我的社会实践故事——护理2007林欣

发布时间:2022-10-13发件人:消息来源:医学健康系

我是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健康系护理专业的一名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临床社会实践是将理论与现实结合,加深知识,获取经验,锻炼能力的最佳途径。秉持着增长才干,贡献自己的想法,我自愿参加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很高兴乡镇医院提供给了我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这次社会实践中留下了难忘的回忆。现将个人“返家乡”社会实践的主要成果汇报如下:

临床实践的第一站是普外科,进入病房前,带教老师就与我们嘱咐,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是护理程序顺利进行的第一关键,学会正确处理好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的想法以及心情,积极主动耐心的沟通,才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人文关怀,化解矛盾,这是我从理论到实践迈出的第一步。

为患者测量血糖

外科系统中,接触最多的是各种不同的病人,了解甚深的是各种疾病,各项基础技能操作必须掌握透彻,所以在带教老师的允许下,我积极争取每一次的操作机会,锻炼自己。例如,每天定时为糖尿病患者测量血糖值,定时监测血糖,细心询问患者的饮食,以控制正常的血糖范围,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同时我还积极主动的参与科室的晨会交班,护理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以及病例的规范化书写等,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结合,为自己日后下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弥补了“纸上谈兵”的不足之处。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普外科实践结束后,我来到了内科系统学习。内科系统与外科系统相比,疾病之间的相关性连接更加紧密,患者病程普遍更长,难以防治。这要求我们在护理过程中更要小心谨慎,将“慎独”精神牢牢记在心中。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的带教原则下,我谨遵护理操作中的“三查七对”原则,与带教老师一起给患者进行输液接瓶,普及健康教育,进行患者的心理疏导。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便是病情观察。我们的工作关乎生命,正因为这一特性,所以我们要胆大心细,在面对病人的病情治疗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疾病进程中的微小变化,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让救护工作得以保障。

认真执行防控门岗

在实践中,我还参加了疫情防控门岗,在防控岗位上尽职尽责,认真核对进出人员,及时观测体温数据,为疫情防控贡献绵薄之力。

通过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我更深刻的感受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体悟,理论知识的牢固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诊疗技能的基础前提。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明白了自己在临床实践中所存在的不足,如何改进自己和提高自己;让我明白了医务工作者所担任的责任和使命,在守护健康和生命的道路上,严谨,创新,仁爱,奉献是我们永远追求的指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