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心QQ微信冒充老师收费诈骗
因疫情防控需要,当下学校“停课不停学”,大多组织在网上进行教学。全国多地公安机关接到有人冒充老师潜入QQ、微信群以“疫情延期开学”“网上授课收学费、材料费”为由实施诈骗的警情。
民警提醒:“避免上当,老师和家长都要做好防范。”民警提示,首先,老师或群管理员应该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实行实名制,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家长QQ、微信群。另外,老师应加强对家长QQ、微信群成员身份核查,对身份可疑人员,及时清除出群。“家长要学会分辨信息真假。”民警表示,学校一般不会在群内发送二维码要求家长通过网络转账的方式支付学费,家长一旦收到任何扫码交学费的消息,切勿急于汇款,一定要直接与班主任或校方核实真伪。
二、以出售口罩为名实施诈骗
近期以出售口罩为名实施的诈骗案件高发。不法分子利用大家急于购买储备口罩等防疫物资的焦急心理,谎称手里有货或者可以帮忙代购等,在受害人付款后,找理由拒不发货或直接拉黑失联,骗取钱财。除了通过网络虚假销售口罩,还有不法分子借医疗机构的名义谎称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特效药”,对预防新冠肺炎有奇效,以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推销,并在短信中加入钓鱼链接,引诱受害人点击链接,借此盗取受害人信息或个人财产。
民警提醒:广大群众,购买口罩、护目镜、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和药品时,务必提高警惕,加强甄别,不要相信所谓的“特殊渠道供货”“国外代购”等信息,要通过药店或线下商店等正规途径购买,如需网购,要在正规电商平台上购买,切勿直接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等形式进行交易,或点击不明网址链接购买,不要在陌生网站中留下自己的身份信息和支付信息。
三、以“退票改签”为由实施诈骗
骗子以“航班因控制疫情已被取消,办理退改签可获赔偿”为由,诱导受害人拨打短信中的电话,套取其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盗刷受害人的银行卡。
某旅客接到一条“航班取消”的短信,她根据短信提供的号码拨过去,在“客服人员”诱导下,加了一个所谓的“退票”QQ号,点击了骗子发来的“退票链接”,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号、验证码后,被骗4900元。
注意:接到退改签电话或短信,一定要拨打航空公司官方电话核实情况。
四、“献爱心”骗局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通讯工具等多种方式,冒用红十字会或医院等名义,向用户发送防控疫情“献爱心”的虚假信息,利用群众同情心进行诈骗。
案例:热心公益的林先生通过微信找到一个叫“武汉市慈善会”的公众号,跟公众号后台联系后,对方发来二维码让林先生扫码转账捐款,林先生给对方转去500元爱心捐款后,发现该公众号已注销。
注意:应通过正规的官方渠道捐献爱心,对网络发布捐赠消息的个人和机构要注意进行身份核实,避免上当受骗。
亲爱的家长和同学们再次提醒您:如遭遇诈骗或发现相关行为及线索,请及时拨打110报警,快速准确提供不法分子的电话号码、银行账号、诈骗网站等有关信息,协助公安机关快速侦破案件、挽回损失。
防骗小贴士
1、加强防范诈骗意识
及时通过各类媒体获取有关疫情的最新资讯,关注公安部门通报的利用疫情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例,了解不法分子诈骗的主要手段,不信非专业机构信息,不买特效神药,加强防骗意识,从源头堵截不法分子设置圈套的机会。
2、及时验证信息真伪
对不能辨别真伪的信息,应直接联系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确认。如接到退改签的短信,要直接拨打航空公司等官方电话核实情况,不要拨打短信中的电话号码;收到亲属感染等信息,应直接与亲属本人或其他有关人员确认,切勿匆忙汇款。
3、通过正规途径办理相关事宜
务必通过正规平台或渠道购买防疫用品、办理票务退改签及捐赠抗疫资金物资,不点击不明链接,警惕钓鱼网站。在办理转账、汇款、退款等,要反复确认对方账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切勿随意透露身份证件、银行账号、手机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4、索要“两码”一律拒绝
所有索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的非官方链接,统统关闭;所有索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的“客服”,统统挂断。